近段时间,俄军持续空袭基辅雷巴尔斯基岛上的乌克兰国防部军情总局(格乌尔)大楼,导致大批乌克兰情报军官甚至北约国家军事顾问伤亡。这表明,俄乌多年来在隐蔽战线的搏杀已从策反窃密上升到“物理清除”的新阶段,即对情报中枢实施“斩首”,从源头上瓦解对方的战争情报支撑能力。
(相关资料图)
不留“信息死角”
早在去年6月,美国《纽约时报》就披露中央情报局帮助格乌尔组建敌后谍报网,培训破坏小组,袭扰俄军后方,他们的大本营就在格乌尔总部,“这些高级特工掌握海量数据,为乌军提供情报指导”。不仅如此,英国、法国、加拿大和波兰等北约国家情报军官也以轮替方式,为乌军提供网络攻防、信息识别、咨询指导等服务。经过一年多的战争,乌克兰与北约情报系统已实现相当程度的“互操作”,就连配置到乌军基层部队的格乌尔军官都自带军用平板电脑,里面有北约制式战场绘图和校正针对俄军的火力打击应用程序,令俄军受到很大损失。
去年11月11日和25日,俄黑客组织以《北约向乌军提供目标坐标》为题,先后在社交媒体“电报”上分两批公布了从美国为乌国防部研制的“三角洲”部队作战指挥系统里窃取的北约机密文件。文件始于去年4月27日,终于7月24日,数量达到1000份,它们都属于秘密级原件情报,全面反映北约向乌方提供情报支持的情况,涉及俄军参战兵力、武器装备、兵力调动、作战地域、战备动员、后勤保障和情报侦察等方面,可划分成态势更新、情况汇总、快报标注、情报摘要、卫星图片判读和专题研究等六大类,其中态势更新每昼夜更新一次,基本涵盖俄军24小时里的前线动态与静态情况;情况汇总平均每昼夜发布3到4次,以滚动方式提供战场最新态势,并对有关情况进行小结;快报标注随时发送,以坐标等数据为主,强调情报的时效性,信息量非常大;情报摘要包括图形摘要、执行摘要、文字摘要和表格摘要等,以图形表格方式展现战场态势,形象直观;卫星图片判读主要根据侦察卫星拍摄的最新照片为依据,重新对俄重要军事目标进行判读,做出最新结论;专题研究主要就俄乌冲突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判,供乌军高层在制订作战计划时参考。
观察北约情报援乌,在侦察手段上实现连续跟踪,相互印证,不留“信息死角”,而在对乌通报内容上,则强调远近兼顾,主次分明,新旧互补。通报形式上,北约情报文件分成常规、优先、即送和威胁等四个等级,里面要素齐全,突出坐标,图文并茂,每当发现或查明俄军即将对乌方目标发动攻击时,北约都会以“威胁”这一最高等级向乌方发送预警。这种情报共享,给俄军造成很大困扰,俄军野战指挥部频遭摧毁、多名高级将领伤亡、莫斯科等重要城市遭袭就是明证。
屡屡出现“破功”
然而,乌军对北约国家的情报依赖越深,也越发因情报源头受损而战斗力滑坡。今年4月初,美军发生号称“斯诺登以来最大规模泄密事件”,数十张机密文件照片在社交媒体上流传。事后查明,泄密者系美国马萨诸塞州空中国民警卫队基地情报第102团的程序员杰克·特谢拉,由于他的泄密,导致俄罗斯迅速弥补情报漏洞,调整军事部署,让乌军在巴赫穆特等战役中遭受巨大损失。据悉,特谢拉擅自公开的文件以中情局、国防情报局、联合参谋部情报局、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等上级机构的每日简报或情报摘要为主,最敏感的当数数张有关俄乌冲突的美军简报。另外,多数简报由联合参谋部情报局制作,向军政高层用户进行分发,着重介绍重点冲突地区的整体形势。国防部下属的情报机构如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等,则重点运用专业侦察手段监控冲突态势,其提供的情报包括俄军导弹袭击乌电力设施后的高度机密卫星图像等。中情局等非军方的国家级情报机构,往往会采用多源情报数据,从军事、政治、外交和经济等多个角度,选取相关重点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流传到网上的照片明示,上述情报资料图文并茂,直观介绍俄乌双方战损情况、北约对乌援助计划、乌军“夏季攻势”准备情况、美国对乌军力评估等,可谓“干货满满”。文件显示,美国对冲突趋势和乌军反攻能力存在很大疑惑,认为乌军正经历武器弹药严重缺乏的困境,冲突双方不太可能于今年坐下来展开谈判。此外,对战损情况的评估也显示,乌军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远超俄方。
除了人为泄密外,美国高科技情报手段也面临“破功”风险。俄乌冲突爆发之初,美国私人公司就向乌方开放星链服务。星链表面上属于民用,但实际听命于美军,在星链帮助下,乌军最高统帅部迅速恢复与部队的通信联络,并以在线方式传输情报和信息。针对这一威胁,今年5月后,俄总参谋部所属独立无线电对抗第15旅的两套“摩尔曼斯克-BN”战略电子战系统紧急出动,持续干扰前线的星链通信。该系统安装在7辆卡马兹卡车上,复合天线安装在4个高达32米的伸缩支架上,可在最远5000公里的范围内(一般电子战系统压制范围通常在300公里左右)进行压制。最近,乌克兰哈尔科夫、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州等地的星链通信出现故障,导致乌军指挥系统临时中断,其原因就是俄军使用“摩尔曼斯克-BN”和“季拉达-2S”系统对星链通信实施压制。此外,俄罗斯黑客也找到对抗星链的办法。开战之初,乌克兰获得1500多个星链终端,但俄军缴获一些终端后予以技术破解。一个亲俄的KillNet小组通过破解的终端对星链发起网攻,导致许多乌克兰用户报告无法登录账户。不仅如此,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居民多次发现夜晚有神秘光线射向天空,有媒体猜测可能是俄军试验刚刚列装的“佩列斯韦特”激光武器,可致盲高度达1500公里的西方各类卫星,使其在飞越俄领土上空时失效。目前,俄军虽未直接摧毁北约卫星,但已借此展示了反卫星作战能力。至此,星链“高大上”的光环变得黯淡下来。
“混合秘密战”盛行
北约国家的技术侦察手段再强,若无间谍实地侦察的支撑,终归是“雾里看花”,很容易漏掉最有价值的东西。为此,俄乌内卫部门都睁大眼睛,严防对方间谍渗透。今年初,乌国家安全局(斯勃乌)在敖德萨抓捕多名男子,缴获录音笔、微型相机等间谍器材,他们供认要与一个格乌尔官员建立工作网,为俄罗斯窃取乌高层情报。但俄联邦安全局反唇相讥,称这是乌克兰两大情报机构斯勃乌与格乌尔之间的“内讧”,那个所谓“投俄”的格乌尔官员是指2009年10月29日被俄强力部门抓过的皮利片科,当时他跑到驻有俄军的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偷拍军事设施,结果被逮捕,在交代罪行和具结悔过后释放,“这样的‘软骨头’毫无利用价值”。2月中旬,斯勃乌又宣布抓获7名俄罗斯间谍,罪名是向俄方提供包括发电厂在内的关键基础设施坐标,以及企图侦察乌防空系统部署阵地等情况。
俄联邦安全局对乌克兰间谍也持续加大打击力度。今年4月4日,俄联邦安全局宣布破获“自由俄罗斯”的内线,该组织受乌克兰和西方国家赞助,在俄国内制造混乱。据介绍,“自由俄罗斯”在俄国内的负责人名叫罗曼·波普科夫,他以记者身份为掩护,积极联络各路反政府势力,利用社交软件物色“具有街头运动鼓动力的话题人物”,以“新闻培训”为名,招募诸如拍摄俄政府公共活动、军事调动等任务的线人。他曾搜罗到一个叫特列波娃的女人,以崇拜者身份给一个知名军事博主塔塔尔斯基赠送礼物,里面暗藏炸弹,结果把目标炸死,造成一定的混乱。舆论认为,俄乌冲突背景下,情报刺探与恐怖袭击相结合的“混合秘密战”,已然成为相关方在军事作战外达成目标的手段和武器,这种现象实在令人担忧。 (新民晚报 常立军)